好家伙,科幻电影中出现的某些场景竟然成真了!
近日消息,据多家海外媒体报道,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对登革热多发的越南和柬埔寨两国蚊子展开研究时发现,当地一种传播登革热、黄疸病和寨卡病毒的蚊子出现变异的比例竟高达78%,能对合成除虫菊酯这种常见杀虫剂成分产生免疫。
日本东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葛西信治及其同事对加纳、越南、印尼和台湾地区的23个蚊子种群进行了采样,研究小组对每个种群都喷洒了大剂量的氯菊酯,这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理论上应该能杀死99%的昆虫。
有两类蚊子产生了抗药性,而它们雌性个体在接触到非致命剂量的杀虫剂后,还会自觉规避喷洒过杀虫剂的地方,这意味着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直觉上,蚊子似乎都在逐渐习得对抗人类杀虫剂的本领。
然后,研究人员分析了对这种杀虫剂具有高抗药性的越南两个种群蚊子的基因组,他们发现,一种名为L982W的特定变异与拟除虫菊酯抗药性有关。
研究人员表示,蚊子抵抗杀虫剂的能力可能对传染病防治工作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针对蚊子传播的某些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疫苗,只能靠杀灭蚊子来进行防治。
科学家建议,应选择更有效的杀虫剂来对付蚊子,也可轮换使用不同杀虫剂,以避免蚊子形成免疫抗性。
文章来源:
快科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